《投資最重要的事》是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我也讀了兩遍,兩遍之間相隔大約半年的時間,每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體驗。第一遍嚴格說起來比較像是很表層的整本看過一遍,覺得很有道理,但是體悟不深;第二遍我採用了不一樣的方式來讀,要求自己每一章都要提煉出自己認為的重點,雖然重點提取的方式很主觀,但比起第一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是我閱讀第二遍後所寫下的。
投資最重要的事
整本書一共有 21 章,前面 20 章每個章節都是一個投資法則與觀念,最後的第 21 章則是列出了霍華.馬克斯認為投資重要的 28 個要點,概念與前面 20 章的法則相呼應。
整本書偏向於心理面概念的說明,缺乏了實際對於投資標的的價值估算方法這種比較硬的知識教學,因此對於沒有財經背景的人也相當適合閱讀,不過在實際執行這些法則與觀念的時候還是需要了解更多的硬知識,才能對投資標的的價值做出比較準確的評估。
整本書有許多霍華.馬克斯的觀念也會重複的一再被提到,包含以下幾點:
- 優秀的投資人善於反向思考、逆向投資,並且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對於投資標的的價值有準確的洞察。
- 比起進攻型投資,霍華.馬克斯更偏好防禦型投資,這種投資風格能夠在市場表現不好的時候比起一般人避免更多的虧損可能性,更能夠在逆境中存活。
- 比起投資標的本身品質的好壞,霍華.馬克斯更在意投資標的的價格,只要買的價格夠低,就是一個好的投資,當然這個價格夠低的基本標準是指低於價值本身。
- 所有的投資環境都是由人造成的,所以整個市場是沒有規則可循的,因為隨時都在變化,但霍華.馬克斯非常堅信市場變化有周期性,雖然無法判斷周期何時會反轉、原因為何、變化幅度有多大,但可以從周圍的環境去推理目前所處的相對位置。
第 1 章 : 學習第二層思考
優秀的投資人要能夠做到「預判的預判」!
如果只想要獲得一般的投資報酬,那只做跟一般人一樣的決策就行了;如果想要獲得勝過一般人的報酬,你的預期與行為也要能夠與一般人不同,這需要高於第一層一般思考的第二層複雜思考。
但與眾不同的決策會導致兩種結果,高於平均的表現或是低於平均的表現,結果取決於思考是不是基於正確的判斷。
第 2 章 : 了解效率市場與局限
在效率市場的假說下,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已經反應了風險與報酬,但現實情況是市場上處處存在著無效率,有沒有效率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狀況,有些市場較有效率反之有些市場則否。
無效率是卓越投資的必要條件,無效率的表徵是市場價格高於或低於實際價值,第二層思考依賴的是無效率,它提供了擁有「資訊取得優勢」及「分析優勢」的人機會。
第 3 章 : 精確估計實質價值
低買高賣是千古不變的投資法則。
買進的時侯處於低檔、賣出的時候處於高檔,低檔有兩種情況 :
- 當下實際價值被低估
- 未來有極大的成長潛能
高檔也有兩種情況 :
- 當下實際價值被高估
- 未來無法繼續保持一樣的成長
對某些事情看法正確,也不表示可以馬上印證,因為短期的市場共識有可能是錯的,而市場共識會決定市場的價格波動。如果對估價有正確的看法,但沒有抱牢標的,是沒有用的;如果對估價的看法是錯誤的,但還用力抱牢,那情況會更糟。
第 4 章 : 找出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成功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東西買得好,買得好的意思通常是指用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標的。
價格除了受基本面影響,技術面和心理面也是影響價格短期波動的主要因素,技術面指的是市場變化影響的強制供需,譬如融資斷頭。心理面就像人氣投票,人氣越高的資產越容易被追捧。
資產價格最終會朝價值接近,只是其中需要驗證的時間長短沒有人知道。
第 5 章 : 理解風險
投資只有一件事,就是應對未來,因為風險只存在於未來。
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可能性很多,但最終結果只會有一個。某件事情最後發生了,並不代表它一定會發生;某件事情最後沒發生,也不代表一定不會發生。
風險除了意味結果不確定性之外,也代表當不利情況發生時產生虧損的可能性,風險的概念是很主觀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是風險,而報酬之所以會產生就是為了補償承擔的風險。
第 6 章 : 確認風險
風險不能消除,只能轉移和分散。
市場的風險程度是由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所創造的,投資風險主要來自於太高的價格,太高的價格常常來自過度樂觀,懷疑與趨避風險不足,投資人增加的信心會創造更多應該擔憂的風險;反之投資者高漲的恐懼心理,過度懷疑與趨避風險,除了減少風險同時也會增加風險溢酬。
第 7 章 : 控制風險
傑出的投資人就是為了獲利而聰明承擔風險的人,他們與一般人承受一樣的風險但得到更多報酬,或是與一般人得到一樣的報酬但是承受更少風險。
控制風險在市場變現好的時候是完全沒有獎勵的,舉例就像一棟避震好的房子和避震差的房子,在沒有地震的時候兩棟房子都提供了一樣的價值,但發生地震時避震好的房子能夠保護住在裡面的人,而避震差的房子最糟的狀況可能會是屋毀人亡。
控制風險和規避風險有很重要的區別,控制風險是降低虧損發生時受到的損失,規避風險則是把風險和報酬一起都規避掉了。
第 8 章 : 注意景氣循環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歷史在某些部分總是驚人的相似,以下兩個法則可以做為判斷的參考:
法則1: 多數事物都有周期。
法則2: 當多數人忘記法則一時,很有可能就是產生獲利或虧損的時間點。
事物的本質就是有盛有衰、有漲有跌、有起有落,很少有事情可以永遠朝單一方向直線發展,尤其是在有人類這種有情緒、反覆無常的個體參與時,忽略周期這項法則來推斷趨勢是非常危險的事。
第 9 章 : 意識到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是投資界最可靠的特徵之一,鐘擺會在兩個高點之間來回擺盪,在輕信與多疑、貪婪與恐懼、樂觀與悲觀之間,沒有人知道鐘擺擺動的幅度以及反轉的時間點和原因,唯一確定的是鐘擺不會永遠朝同個方向前進,就像市場不會永遠都是多頭或是空頭。
第 10 章 : 對抗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導致錯誤決策的七種心態:
- 貪婪: 由過度的渴望賺錢所演變。
- 恐懼: 由過度的憂慮虧損所演變。
- 質疑拋諸腦後: 相這這次會不一樣。
- 從眾的傾向: 無法與市場共識做出不同的決策。
- 嫉妒: 無法忍受被比較,例如別人賺的比自己多。
- 自負: 為了短期的光鮮表現放棄長期遵守的紀律。
- 投降心態: 放棄自己的決策並且加入市場共識。
任何人要能夠對抗以上的情緒都是極度困難的,除非對於實質的價值有著強烈的覺察,以及對市場週期和人性有強大的洞察力。
第 11 章 : 反向投資
延續第 9 章的鐘擺效應和市場週期的概念,因為價格是由群眾或大多數人的行為所決定的,當市場由買家主導的時候就是多頭市場,當市場由賣家主導的時候就是空頭市場。
投資最終成功的關鍵是做出與市場共識相反的事,就像巴菲特說過的:「別人恐懼,我貪婪」,雖然道理很簡單但要執行卻很難。其中有兩個要素必須被滿足:
- 看見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先機,而且尚未反映在價值上
- 這個先機後來要被證明是對的
延伸思考: 有沒有做過甚麼投資決定,事後回顧是一個成功的反向投資,當時是甚麼原因讓你做了這個反向的決定?
第 12 章 : 找出便宜標的
泡沫的產生過程:通常是從一個客觀有吸引力的資產開始,隨著大家越來越認同這個看法就會買進,越多人買進會導致價格開始上漲,看到上漲的價格會被解讀為是值得投資的信號,於是買的人越多上漲的價格就越高,當價格大於實際價值時泡沫會開始產生,這時候深謀遠慮或是早期投資者會開始賣出或放空。便宜標的的形成過程與上述的流程正好相反。
找到便宜標的的門路就是往那些不受歡迎的標的去尋找。資產的品質高低不能做為是否買進標的的判斷標準,買甚麼並不重要,付多少錢買才是重點。
延伸思考: 回顧自己的投資習慣,你傾向買品質好的標的,還是覺得便宜的標的,哪一個要素是你比較在乎的?
第 13 章 : 耐心等待時機
等待投資機會到來,而不是在投資機會後面追趕。
霍華.馬克斯在橡樹資本的一句名言:「我們不尋找投資標的,而是投資標的找上我們」。
成功的投資要件是先確認市場條件,根據此條件來決定應該採取的行動,人無法靠一己之力來改變市場環境,也無法用固定的招式來對付多變的市場環境,
別在低報酬環境下想著要賺取高報酬,買進那些被迫賣出的資產可以獲得最高的報酬,在危機時刻的關鍵有 2 點:
- 遠離被迫賣出的力量
- 處於買家的位置
延伸思考: 很多 NFT 的行情都走得很短線,來的突然、去的也突然,當你手上的項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跌時你會採取甚麼行動?
第 14 章 : 認清預測的局限
人們多半都是利用過去的歷史來推估未來可能的情況,偶爾預測正確一次沒有甚麼了不起,有些人的傾向就是看好或看壞市場,就跟擲硬幣每次都押單一面的結果一樣,遲早會有一次被準確預測到結果,但沒有人能夠長期準確的預測每次的結果。
雖然很多時候未來都會重演過去的結果,唯有透過專注在小範圍的知識圈上,才有可能在知識的優勢上取得比一般人更好的先機。
如果你不知道未來發生甚麼事,卻以知道未來的方式採取行動,就是有勇無謀的行為。承認能知道的事情有限,而且在這個限制下行動,才能帶來最大的優勢。
第 15 章 : 察覺所在的景氣位置
周期必然存在,透過別人在周期中所犯的錯誤來取得獲利的機會,不過時機轉折與變化幅度很少有人比市場共識知道的更多,雖然無法知道時機轉折與變化幅度,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去了解自己處於周期的哪個相對位置,透過了解周遭的環境來推裡現在市場的熱度。
太多金錢在追逐太少的交易就是市場過熱的特徵,透過判斷環境來決定自己在市場上使用的策略,在熱度持續增加的時候退場,在恐慌持續擴大的時候進場,能這樣做的人正是所謂的反向投資人。
第 16 章 : 認識運氣扮演的角色
投資界並不是一個有規則、有邏輯可以預測未來的地方,很多時候投資的結果是受到了運氣的左右,成功的投資也許只是因位處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
在市場的任何時間點,獲利最多的交易者,常是最能適應最新周期的人。
很多時候事情順利時,運氣會讓人看起來就像是有技巧,巧合看起來像是有因果關係,因為一個錯誤的理由而碰巧做出正確的決定,決定是否正確無法承結果來判斷,但一般人往往都是這樣衡量。
所有決策都是在結果發生前所做出的,要在事情順利時區分出是幸運還是有實力相當不容易。一次隨機的成功就有可能建立起聲譽,但卻很少能夠再次成功。
第 17 章 : 採取防禦型投資策略
進攻策略指的是在追求高於平均獲利時積極拉高風險,集中投資與使用槓桿是進攻型投資的兩個方式,積極戰術會使得潛在的高點更高、低點更低。
防禦策略指的是透過避免虧損的情況來維持穩健報酬,防禦型投資有 2 個主要要素:
- 排除投資組合中表現不好的投資標的,
- 避開市場空頭的時候,分散資產、限制承擔的總風險以及注重安全性。
確保在逆境中存活的能力,以及在多頭行情時讓報酬最大化是相互矛盾的作法,所以投資人必須從中選擇一種。
取得獲利通常需要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正確判斷,而要讓虧損減到最小,只要確定實質價值存在、群眾預期合哩,而且價格夠低就行,避免虧損是更穩定的方法。
第 18 章 : 避開投資陷阱
錯誤分成分析面與心理面 2 種:
- 分析面/理性面的錯誤: 包括擁有的資訊太少或不正確、應用錯誤的分析流程、忽略應該執行的步驟等等。
- 心理面/感性面的錯誤: 包含第 10 章所提到的 7 種負面心態,還有一個重要的投資陷阱是沒有認識到市場周期和狂熱。
大部分的金融危機會發生,都是因為從沒見過的事件與無法承受這些事件的槓桿結構風險碰撞在一起的結果。
某件事情不能可發生的假設,反倒很有潛力讓事情發生,因為投資人相信事情不可能發生時,就會做出高風險的事情來改變環境。
心理面的力量如何讓投資人受到傷害:
- 要求投資人屈服於這些力量
- 讓投資人無意間參與已經因為其他人屈服於這些力量而扭曲的市場
- 當這些扭曲出現時,投資人無法善加利用
信貸危機學到的 11 次大教訓:
- 資金太容易取得,導致資金流向錯誤的地方
- 當資金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就會發生不好的事
- 當資金供給過剩時,投資人要爭取交易,就得接受低報酬和較小的錯誤邊際
- 普遍忽視風險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風險
- 實質審查不足導致投資虧損
- 在這讓人興奮的時期,資金都流向新創投資,不過有很多都經不起考驗
- 整個投資組合都有隱藏的斷層線通過,看似不相關的資產,價格會因此產生連動
- 心理面與技術面因素會蓋過基本面
- 市場改變,使得原來的獲利模式無效
- 槓桿會放大結果,但是不會增加價值
- 矯枉過正
第 19 章 : 增加價值
投資組合的報酬為 Y,市場報酬為 X。
Y = α+βx
β 值: 衡量一個投資組合相對於市場變動的敏感程度。也可以做為是相對於市場報酬的資本組合報酬反應,若一個投資組合的 β 值大於一,則可以預期它會比參考的市場波動更大,反之則小。
α 值: 排除市場波動下,創造績效的能力,也可以成為投資技巧。要判斷投資技巧的好壞,無法只用一年的資料來判斷,需要長期並且環境狀況不符合投資者風格時的表現才能評判。只有考量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才知知道哪個投資人擁有優異的洞察力。
有投資技巧的投資人的績效表現在市場狀況不同時會有不對稱的表現,有技巧的進攻型投資人能夠在上漲時賺得更多,但不會在下跌時不會向市場一樣虧損得那麼多;有技巧的防禦型投資人能夠在上漲時獲取合理的部分獲利,但在下跌時不會虧損很多。
第 20 章 : 合理預期
對報酬的期待必須合理,否則可能會讓你惹上麻煩,造成麻煩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接受比預期還大的風險,在既定環境下追求較高的報酬通常都需要增加承擔的風險,
所以關鍵問題會是你的報酬目標、能承受的風險以及需要的現金。在資本市場正常運作下,要求「高報酬」是不正常的,除非你擁有以下的條件:
- 在極度看空的環境中買進(希望之後會有看多的環境賣出)
- 擁有特殊的投資技巧
- 承受大量的風險
- 採取高槓桿操作
- 擁有很好的運氣
正常情況下只要追求足夠的報酬就好。
第 21 章 : 把所有重要的事做好
- 清楚了解想要買進標的的價值。
- 比別人更能洞察價值。
- 有紀律的堅持自己的看法。
- 用夠低的價格買入。
- 投資的目標是買得好,而不是買好的。
- 用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是限制風險的關鍵要素。
- 價格短期會受心理和技術面影響,需要堅持對價值的看法。
- 市場有周期,泡沫和恐慌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
- 與群眾做相同的事後患無窮,在極端情況應採取反向投資。
- 風險趨避是必須的,但也是造成泡沫和恐慌的原因。
- 永遠不要低估心理面的影響力。
- 聰明人總是在一開始先做,最後做的都是傻子。
- 我們無法知道市場會怎麼變化,但是可以推理所處的相對位置。
- 採取反向投資不會每次都獲利,極端價格不會天天有。
- 價格過低不等於即將上漲,在證明看法正確之前需要耐心和毅力長期持有。
- 必須拒絕承擔更多的風險就是投資的成功方程式的說法。
- 了解相關性這個關鍵要素,分散投資不是單純持有不同的標的,必須是投資組合能夠可靠的在各種環境中做出不同的反應。
- 進攻型投資能在事情做對的時候有更好的報酬,但防禦型投資則是能夠在各種環境下更穩健的持續獲利。
- 風險控制是防禦型投資的核心,防禦型投資人強調的是「確保在逆境中生存」。
- 錯誤邊際會讓你保留實力,助你渡過低迷的市場。
- 市場多數時間是多頭,採取防禦型投資可能會減少獲利,不過是在風險保護下取得。
- 投資人最好把時間花在「可知的」產業、企業和證券訊息,取得知識優勢。
- 根據強烈堅持但不正確的預期來投資,就是造成重大潛在虧損的根源。
- 大部分成功的投資人在多數時間都是做「接近正確」的事,這已經比其他人做得都好。
- 能夠意識到潛在危險,就是避開被騙的最好起點。
- 要有合理的預期,隨時抱持著「好到不像是真的」懷疑。
- 要判斷投資技巧的好壞,無法只用一年的資料來判斷,需要長期並且環境狀況不符合投資者風格時的表現才能評判。
- 只有擁有罕見洞察力的投資人才能定期預知主導未來事件的機率分布。